top of page

感言

木框窗

周耀輝

以前,大人要輕視年輕人的感懷,總會說一句:少年不識愁滋味。

今天,誰還會這樣說呢?

這些年,年輕人都經歷了很多,我想,這一屆的同學選了這個主題:遺失、尋回,也是因為他們所經歷的。

這一屆,他們也真的要應付很多很多。這一屆,是歌詞班和作曲班學生首次全面合作,原創所有歌曲,本來趁著疫情大定興高采烈的在校園為著自選的主題做兩場演出,日子地點也定了,誰料。

同學失去了演出的種種,我陪他們一起失望,同時我想跟他們說,所有歌曲和歌曲主角帶給我們以至我城的意義,從來不會失去。

而我們必須努力尋找別的方法,去實踐。
遺失、尋回、失望、重新希望。

下面這兩句,我送給我親愛的歌詞班和作曲班學生:
I look around for all the things I’ve lost
But nothing’s found for nothing’s truly lost

Tess Brown

Office Manager

Write a bio for each team member. Make it short and informative to keep your visitors engaged.

123-456-7890

  • Facebook
  • Twitter
  • LinkedIn

Ashley Jones

Tech Lead

Write a bio for each team member. Make it short and informative to keep your visitors engaged.

123-456-7890

  • Facebook
  • Twitter
  • LinkedIn

Edward Chan

作曲班導師

在今次計劃中從同學身上看到自己當年的影子,回望發現也許都是緣份——當年因喜愛流行音樂而決定入讀浸會大學(當時仍是書院)的音樂預科課程,放棄原校升讀。幸得有這緣份,才有機會在一次表演活動中代替Dr Ryan演奏,後來更因此輾轉入行,開展我的音樂事業。

和耀輝也是機緣巧合下的好友。音樂人都是各自默默耕耘,我和耀輝也是一直「只見字未見人」。他為我的旋律寫下《886》、《小峽谷之1234》等作品,都是隔空合作;直至十年前他回港開始浸會大學進行教育工作,「音樂」和「浸會大學」 終於讓我們不只是網友。

感謝浸會大學的邀請,能夠在浸會大學音樂系任教,能遇上作曲班同學,與他們分享交流音樂路上的所見所知;因為教學,我和耀輝的緣份更深,而感謝耀輝的邀請,才促成今次合體的計劃。

感謝有今次計劃,讓作曲班同學見識更多,眼界更闊。 看到作曲班同學 在計劃過程中與作詞班同學、受訪者的交流、進步,也許就與我當年一樣。在浸會大學的學習中跌跌撞撞,遇到不同的機緣、認識不同的人,因着不同的緣份才能夠一直互相扶持、前進。

感謝沿途遇到的緣份,讓我能在十多年後的今天與作曲班同學結緣,也為他們創造更多的緣份。 藉着今次機會,祝願同學們都能在音樂路上看得更多,走得更遠。

297403062_118253394288722_2090937446485728654_n_edited.jpg

王樂儀

2021/22歌詞班助教

從2020年開始,歌詞班演唱會就從不穩的疫情之中進行。線上上課、延期、換演出形式等,近年的歌詞班同學在籌備畢業演唱會同時,更要應付外在環境各種因素,也無法避開這城市中的沉重氣壓。

有時候我會想,在這麼一個城市之中,難以捉摸的疫情、難以捉摸的社會氣氛,我們還可以如何過日子,同學們還可以如何學習,如何想像未來,如何想像想成為怎麼樣的自己。譬如我,作為他們其中一位助教,也在這學期裡有過無力與怠惰的時候。對於沒有細心照顧到他們,有的還是愧疚。而我無法想像,如果我是這一屆畢業生,還有沒有動力、熱情上課、做創作,以及籌備如此大型的畢業演唱會。如果我是這一屆畢業生,有沒有動力和熱情,面對朦朧如霧的日子。

今年的主題是「所有遺失/找回的東西」,也是第一次與作曲班合作,史無前例。其實這年他們的確遺失了很多。遺失很多實體上課、交流的機會;遺失自由聚會、吃飯、約會的時光;遺失呼吸新鮮空氣、與同學面對面的權利;遺失本應得到的演出安排、支持與資源;遺失許許多多無以名狀的東西。然而,他們依然排除萬難,想方設法尋回遺失的。我發現,在決定尋回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已經找回了我們很多人都慢慢流失了的意志和熱情。感謝這一屆的歌詞班同學,以及作曲班同學。我們繼續找,繼續抵抗遺失。

Jason & Lisa

CISL

On behalf of CISL, we'd like to encourage students by saying that you guys have captured an alternative sense of lost and found.

Let's not focus on the loss i.e. not being able to hold a concert physically; rather, why don't we think out of the box and come to realise that it hasn't created a void but an infinite space for possibilities: studio recording, an album, the MV--all the things that we genuinely look forward to. These new "findings", we believe, are going to disseminate and snowball the impact of this service-learning project.

ADD OIL everyone!

陳思朗

2021/22歌詞班助教

由第九屆以學生身份加入,到第十、十一屆以師兄身份回來,原來我作為歌詞班一份子,「雀」一聲已踏入第三個年頭。

而在我有份參與的三屆之中,今屆同學仔所面對的挑戰可算最為艱辛。反反覆覆的疫情,還有伴隨而來的古怪限制,令原定畢業作品發佈計劃被迫一改再改。但與此同時,同學們心態上的韌力與思維上的靈巧,也讓我不得不寫個「服」字。

我相信,他們的堅持不光是緣於對填詞和廣東歌的熱愛,也緣於為十七位受訪對象寫歌的承諾,還有對今屆主題「遺失與找回」的執著。而一切一切,也歸根於他們對香港的愛。

今屆同學自定的主題中,其中一個範疇是「我城」,是關於城內漸漸式微的工藝與行業。而同學仔找尋對象的過程並不容易,畢竟有些工藝師比較「隱世」,在網上留下痕跡不多,要聯絡到本尊,除了親身到訪也別無他法。一些同學也因此只能碰運氣,而過程中少不免摸過門釘,甚至有同學走遍整條彌敦道也找不到營業中的小店,但全憑他們的堅持,最終也得以收集三十四個故事,並書寫了三十四首用心的作品,以歌詞留下這些行業、這些工藝師在香港存在過的證據。

說起作品,我也必須感謝今屆一起合作的作曲班同學,譜出了多首風格不同且十分高質的樂曲,並且與填詞班同學一起初嚐「埋班」的滋味。接下來,就讓我們期待這三十四首全由浸大學生製作的歌曲誕生吧。

阿培

2021/22作曲班助教

流行音樂製作並不容易,讓40多位同學合作完成共35首歌曲更是一項龐大的挑戰。

感謝Edward 和耀輝帶領今次計劃,讓大家在疫情的不安感籠罩下完成這些溫暖人心的作品,亦感謝Edward給予機會讓我從旁協助,在計劃推進的同時感受到同學們對創作的熱誠。

今年作曲班和作詞班的合作正值疫情,讓許多原本預計的都未能實現:作品展示日期和形式一再更改、太多突發情況令計劃添上許多意外,感謝各單位的配合,終於在許多困難中合作完成作品,讓作品能為受訪者發聲,同學亦能從中汲取音樂製作的實戰經驗。

困境使人成長,在過程中看到同學們在音樂製作和團體合作等不同方面的進步,著實感動。 期待同學在今後的路能保持今天的熱誠,繼續堅持。

bottom of page